來源:來源:董青元
作者:董青元
1月14日晚21點30分,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調查欄目播放了題為《大山里的校車》的專題片,詳細報道了寬甸滿族自治縣12輛校車接送5000多名學生3年平安運行的情況。
開篇語是這樣說的:“寬甸的校車是從2008年開始運行的,在國內算是很早的,但是一直不算廣為人知。最近,一些事故的發生讓校車安全,成了人們關心的焦點問題,寬甸的校車實踐也因此開始引起越來越多人的注意。看了資料后,我們對一些問題產生了興趣:寬甸是一個比較貧困的縣,為什么會在三年前就想到配備校車?錢從哪兒來?這兒全縣只有12輛校車,卻承擔了10多個鄉鎮5000多名學生的接送任務,是怎么完成的?這些校車在過去三年里,沒有出過事故,這是偶然?還是有值得借鑒的經驗?央視新聞調查播出《大山里的校車》,將為你揭開這些謎團。”
隨后,《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1月16日童樹杰撰寫的 “每日一評”《“寬甸校車”啟示:差錢也可辦好事》,更是對寬甸校車運營經驗作了中肯的評價。
附:《“寬甸校車”啟示:差錢也可辦好事》
《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1月16日“每日一評”(作者:童樹杰)有時,能否辦成“大事”并不取決于經濟基礎;對教育的投入,更多的不是窮不窮的問題,而是用心不用心的問題。
政府和運輸公司合作的模式是:公司專門成立一個叫做校車安全辦公室的部門,負責車輛運營,政府承擔一切費用并承擔監督和管理責任。遼寧寬甸縣的這種模式和一些發達國家政府出資購買公共服務的做法很近似。在美國,一般由各州政府教育委員會招標拍賣經營權,與中標的私人校車公司簽訂合同,公司遵照合同做好安全服務就能有不錯的穩定收入。(1月15日央視《新聞調查》)
最近,一些事故的發生讓校車安全成了人們關心的焦點問題。在國家起草校車標準、完善校車管理制度、落實經費來源、不少地方為校車經費來源撓頭的當下,“寬甸經驗”的出現,無疑有很強的借鑒作用和實用價值。
在校車制度化管理、專業化運營上,寬甸縣在全國走出了第一步,其校車經驗至少有三點值得各地學習。第一,寬甸縣一開始就制定了專門的校車制度,以保障“校車福利”可以健康、長久,避免其成為三分鐘熱度的“拍腦袋”政績工程;第二,不盲目追求“高大全”,只是依照本縣實力和校車需要去定制適合孩子上學的安全校車,再慢慢升級,適當壓縮成本,節省經費;第三,指定單位統一指揮、管理校車,化零為整,專業經營,合理分配有限的校車資源。這也是遼寧寬甸校車制度得以長期執行下去,實現了“3年義務校車接送”并且“零事故出行”的關鍵之舉,值得全國各地借鑒學習。
有時,能否辦成“大事”并不在于地方大小。當社會無奈于“上學貴”“看病難”時,就有一塊小小的縣域竟然實現了“12年免費教育”“全民免費醫療”,這就是神木縣。當下,校車事故接二連三出現,聚焦了大眾媒體的眼球,關于校車標準制定、校車經費保障的爭論此起彼伏時,恰恰又是一塊小小的縣域已經實現了“3年義務校車接送”并且“零事故出行”,這就是寬甸縣。寬甸縣將校車推向山區,實現校車統一管理經營,方便了偏遠地區學生學途安全,更是開辟了我國校車最大普及的創新之路。
有時,能否辦成“大事”并不取決于經濟基礎。神木縣是財政大縣,它可以實現免費教育、免費醫療,這也許不難理解;可是寬甸僅是財政收入幾個億的小縣,是一個比較貧困的縣,也依然能先覺先行,擠出經費去照耀教育。關鍵就看有沒有真正貫徹“執政為民”的理念,有沒有急群眾之急、先解決民生難題的決心、恒心;對教育的投入,更多的不是有錢沒錢的問題,而是用心不用心的問題。寬甸縣的經驗,值得經濟相對比較落后的地區學習,更值得經濟相對發達一些的地方“鏡鑒
上一篇
漢壽農村孩子坐上新校車
下一篇
黃石:校車司機本月須參加資質審核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8x8x1948.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